装修这事儿,真是越小心越容易踩坑,踩得人心里发闷。
之前楼上阿姨花两万块做的大理石背景墙,没出一个月就开胶翘边,早上起来看墙跟“挂了块要掉的饼”似的,吓得赶紧找师傅拆——钱花了不说,客厅堆了一周的碎石头,走路都得绕着走。后来她跟我说,早知道就刷个浅灰色乳胶漆,挂幅十字绣,既省钱又踏实,总比“提心吊胆”强。
再说插座,我家厨房那排连排插座,装的时候师傅没弹线,结果左边高右边低,缝隙大得能塞下筷子头,每次插电水壶都得歪着身子对孔,朋友来做饭还笑:“你家插座是不是喝多了?”后来才明白,水电改造不是“随便打个洞”,得拿墨线弹直了留底盒,差一毫米都能丑出天际——这哪是装插座?简直是“给墙留瑕疵”。
还有衣柜,我妹家的通顶衣柜,柜门一打开就撞顶板,每次开关都得“使劲拽”,后来没办法把顶板锯了两公分,好好的柜子变“缺角”,看着就闹心。早知道留三公分做封条多好?既好看又不卡门,现在倒好,花钱买了个“麻烦制造机”。还有衣柜把手,她选了小黑色的,装完跟墙面上贴了一排小黑点,每次开柜门都觉得“密集得慌”,想拆又得重新打孔,现在只能用卡通贴纸盖着,越盖越违和——选把手前咋不找师傅要张效果图?想象中的“精致”,现实里全是“糟心”。
最难受的是淋浴房,我之前租的房子用了长条地漏,洗澡水漫到脚腕,踩在水里跟踩泥坑似的,头发一堵就得蹲那抠,抠得指甲缝都疼。
后来自己家装修,坚决换了深水封地漏,排水快得跟“漏勺”似的,再也没泡过脚——那些花里胡哨的“装饰地漏”,看着好看,实则“中看不中用”,踩一次坑就够记一辈子。
阳台柜我特意跟厂家说要“跟柜体一样厚的背板”,之前同事家的9毫米板,想装洞洞板挂拖把,一钉就穿,板渣掉一地,只能用粘钩凑活。现在我家背板是18毫米的,挂个吸尘器都稳当,再也不用怕“一戳就破”——提前跟厂家说清楚需求,比事后“拆了重装”省太多事。
墙面我盯得最严,腻子打磨完我拿手电筒照了三遍,但凡有个小疙瘩就让师傅重新磨。
之前租房的墙面,晚上开台灯跟“月球表面”似的,影子里全是坑,现在自己家墙面滑得跟镜子似的,开灯再也没糟心过——腻子层是“地基”,地基没平,面漆再贵也白搭。
装修哪是“装房子”?简直是“闯关游戏”,每一步都得盯着,稍不注意就踩坑。其实哪有那么多“高级感”?简单、耐用、符合自己习惯,比啥都强。你说是不是?毕竟装的是要住十年八年的家,不是“一次性展览品”,能避一个坑就避一个,总比事后拍大腿强。
专业的股票配资一览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